名家

2025東南亞巡訪:北京的經貿倡議與地緣戰略/魯云湘

Vendor Icon

台灣好報

12 小時前

▲習近平訪問馬來西亞

魯云湘(國際事務研究者)

在當前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以及美中關係緊張的局勢下,2025年4月14日至18日,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對越南、馬來西亞與柬埔寨等國,展開為期五天的國事訪問,以強化經貿與安全合作、推進基礎建設與多邊主義倡議,鞏固大陸在東南亞與亞太地區的地緣政治影響力。

習主席此次出行目的,旨在回應美對中高達145%關稅壓力,北京希望通過擴大與東南亞國家的貿易規模與多元市場,減輕對單一市場的依賴。在訪問前夕,習在中央工作會議上提出推進周邊國家“ 命運共同體 ”建設,突顯對外經濟外交與地緣安全的綜合戰略佈局。同時,其外交部在訪問中,公開批評美國推動的雙邊關稅豁免協議,損害全球貿易秩序,並威脅對損害北京利益的國家進行對等反制。

身為國家領導人,出行至他國進行外交活動,勢必將影響到整個地緣政治的些微變化。以東南亞地區而言,習主席在吉隆坡的演講中,呼籲亞洲國家應“聯合抵制地緣對抗、單邊主義與保護主義 ”,強調亞洲國家需以聯合國為核心,維護多邊貿易體系,以共同應對外部衝擊。這一呼籲旨在加強大陸—東盟“ 命運共同體 ”敘事,強化北京在區域事務中的話語權。

在遠東與亞太地區,中、日、韓三國於2025年初,啟動首次五年經濟對話,重點討論在美國關稅與全球供應鏈重組背景下,其共同合作的應對措施,展現北京意圖在區域經濟合作中,擴大影響力並牽制華盛頓。同時,美國與菲律賓於4月21日啟動代號“Balikatan”(並肩)的聯合軍演,規模涵蓋超過1.4萬名軍人,並邀請日、澳等國參與,強化對抗大陸在南海與台海地區的軍事壓力 。

此外,自華府對北京進口商品加徵高額關稅以來,許多大陸製造業企業採取“ China + 1 ”的策略,將部分產能轉移至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等成本較低且政策穩定的市場,以分散風險並保障供應鏈連續性。誠如前述,席主席此行,正是為向區域合作夥伴展示大陸市場的巨大吸引力,並通過簽署大規模協議,建構更具韌性的多邊貿易網路,以抵禦單邊制裁帶來的衝擊。

基礎設施方面,在訪問期間重申“ 一帶一路 ”倡議的重要性,並宣布將持續支持越南與柬埔寨的基建項目,包括鐵路、公路與能源管道,以促進區域互聯互通與產業升級。此行亦簽署超過百項協議,涵蓋基礎設施、科技與半導體供應鏈等領域,彰顯大陸作為區域穩定支柱的角色 。此外於安全領域層面,大陸資助升級的柬埔寨雲壤海軍基地,不僅成立聯合保障和訓練中心,並邀請日本軍艦首次訪問,以強化該位置的安全功能,進一步鞏固大陸在西太平洋的戰略前沿地位 。

習主席上一次以國家領導人身分出訪東南亞,是在2017年11月赴越南峴港,出席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並對越南、佬撾進行國事訪問,簽署產能、能源與跨境經濟等多項合作協定,加強戰略溝通與分歧管控;2016年10月在柬埔寨金邊訪問,推動「一帶一路」合作規劃與經濟特區項目;2015年11月訪新加坡,發表「亞洲共同體」演講並簽署《中新自由貿易協定》。而2025年的行程,不僅擴大至越、柬、馬三國,且簽署近百項實質合作協議(其中越南45項、柬埔寨37項、馬來西亞31項)。

總體而言,此次東南亞之行融合經濟、政治與軍事多重手段,通過大規模合作協議與基建項目,分散對美依賴。同時,在安全層面加深北京與東盟國家的戰略綁定,並以多邊主義話語挑戰以美為核心的印太秩序,以塑造一個以大陸為話語中心的新區域格局。而東南亞各國,未來如何在美中博弈中尋求平衡,無疑是北京在此次出訪中,對新階段地緣政治博弈的重要棋局 。(照片翻攝畫面)

author avatar
台灣好報
台灣好報 description
donate plan

充電計畫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幫作者充電,好內容值得更多人支持

瞭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