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

風雨七步溝/劉光軍

Vendor Icon

台灣好報

14 小時前

劉光軍

第一次去七步溝是和兒子一塊兒去的。那時候兒子沒上班,正好有空,於是,我就讓他陪我一起去趟七步溝。

先是乘公交到邯鄲,再改乘505路公車到武安,然後再改乘去往七步溝的專車。大約上午10點左右,到了景區大門外的廣場,隨便吃了一點東西,便買票進入了景區。既然叫溝,就應該有水,其實整個景區也的確是沿著一道澗水展開的。我們要做的就是逆水而行,順階而上。第一汪水池旁邊立著一塊石頭,上面刻著三個朱紅大字“天門湖”。湖西側緊靠山崖,崖下栽種著柳樹和各色花草。湖東側就是景區大道,道邊有石階可下到湖邊,湖邊有木質棧道和護欄。止步棧道,依欄觀魚是欣賞天門湖的一項主要內容。只見湖水碧綠,遊魚戲水,紅的,白的,花的,顏色各異,追逐嬉鬧,恰如遊動在水中的花朵,美不勝收。

沿棧道前行,再次步入觀光石道,轉過一道水瀑,依崖路向前,耳邊便傳來如雷水聲,尋聲望去,迎面一道斷崖,崖上噴珠濺玉,飛流直泄,崖壁大書“百瀑峽”,聽水聲,觀水勢,足見不凡。瀑下一湖碧波蕩漾,被一石橋分為兩處,左側水準如鏡,長榭相依,畫船蘭舟,雲影柳姿,宛如圖畫。右側岩壁之上一玉龍飛出,龍口吐玉,壯觀之至。回首望去,方知已來至此景區著名景點之一的“天鏡湖”。我們從瀑下穿過,雖然加快了腳步,但還是未能避免被淋一身水。隨意抖落了一下,就沿一條石縫中的苔階向上攀登,數丈之上,有一涼亭,依亭小憩,轉首下眺天鏡湖,更覺別有一番風味。這時候,忽然有雷聲響起,空穀傳音,分外驚人。隨著雷聲,大雨如注。幸好我們有亭遮護,才避免狼狽。可不都是像我們這樣幸運,你看那個和尚正冒雨騎摩托上山,到了亭前,已不能行,也只好進亭避雨。他是沿另一條觀光道上山的,估計是上面“白雲禪寺”裏的僧人。

就是坐在亭子裏,我的眼一刻也沒有閑著,一會兒抬頭看看雲霧繚繞的山峰,一會兒低頭看看天鏡湖中如沸湯般翻騰的湖水。感覺雨中的七步溝似乎更有風趣,更具魅力了。正在我陷入沉思的時候,忽聽兒子說雨停了,我們一塊兒走出山亭,繼續向上走去。這次我們是沿著觀光道前行,沒有了攀登石階的艱難,所以走得也快了很多。轉過幾道彎後,道路兩側的草地上、稀稀拉拉的小樹林中突然出現了無數的石雕羅漢像,密密麻麻,參差而放,不知何故。穿過一道牌坊,就看見了金碧輝煌的“白雲禪寺”。寺右崖壁上有“羅漢洞”,傳說是隱士清修之處。寺的對面是一座山峰。於是我們決定攀爬這座山峰,和之前所有的道路不同,這條通往山上的小路兩邊都長滿了高大的喬木和低矮的灌木叢,更沒有想到的是,走著走著路還沒有了,只能循著隱約可見的林間小徑慢慢前行。幾經周折,終於到達了峰頂。極目四望,遠處群峰林立,那山更比這山高。俯瞰山下,縹緲人間亦蓬萊。

接下來就是下山了。我們沒有沿原路返回,而是繼續前行,卻是下山之路。在山腳有一處當年遺留的“八路軍戰地醫院”舊址,入內參觀拜謁,深感那段歲月之艱難。然後緣溪而下,回歸舊路。既歸,心依然留在彼處。餘興未了,只能以詩詞續之。

天鏡湖晨眺
日出湖光豔,山浮數點蒼。飛流亭榭暖,棄棹畫舟涼。
人去魚蝦靜,雲空鷺鳥翔。輕吟秋水色,無意說滄桑。

天門湖觀魚
天門無雨水波平,柳下閑聽唼唼聲。
畢竟瑤池仙佛地,但知人至也無驚。

羅漢洞感吟
驚雷立閃一時晴,石洞清幽陟步輕。
面壁緣由心在佛,盤雲棄為避紛爭。
功成蓮影千峰醉,聲散淩風萬壑鳴。
片刻丹崖天已暮,幾人不悟戀浮生。

天門湖吟
天門湖水翠山環,低處無風映碧寒。
綠染千層楊柳景,丹崖百丈岫雲盤。
群花園繡石圍外,迭嶂屏高落日邊。
盈滿小流還遠去,隨人一路自涓涓。

天鏡湖晚眺
百瀑山崖出碧流,一泓天鏡水清幽。
石橋對接千人渡,畫榭相牽萬峽頭。
雲散翠峰宜遠望,未磨寶鑒好行舟。
梵音乍起僧歸廟,霧鎖空濛落日收。

遊天鏡湖遇雨,坐半山亭口占
四面青山玉鑒明,獨行石徑側身聽。
斜風細雨傳天籟,不抵心潮打岸聲。

遊七步溝登山遇雨回望天鏡湖
止步山亭恨不同,雲翻遠岫正無窮。
回頭岩下平湖上,幾處蘭舟冷雨中。

七步溝
太行諸峰鮮出群,蓮花七步勿能分。
百崖寒水生蒼玉,千嶂青巒泄白雲。
洞坐高僧參妙理,林泉賢士采山芹。
幾回獨向天門立,松穀傳音夜半聞。

天鏡湖
一潭碧水一潭秋,波影山光兩忘憂。
飛瀑倒懸蒼玉冷,兀岩高掛白雲浮。
蘭舟淩鏡行虛裏,水榭橫陳隔翠洲。
三兩兒童松蔭下,莓苔閑看理垂鉤。

author avatar
台灣好報
台灣好報 description
donate plan

充電計畫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幫作者充電,好內容值得更多人支持

瞭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