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計劃於 5 月訪問沙烏地阿拉伯期間,宣布一項總額超過千億美元的軍售案。據六位知情人士向路透社透露,這項涵蓋海陸空多維戰力的交易清單,不僅將強化美沙防務合作,更劍指中俄在中東的軍事影響力擴張。
尖端武器系統全面升級
據六位知情人士指出,軍售方案包括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的 C-130 運輸機、飛彈與雷達,通用原子能(General Atomics)的 MQ-9B「海上衛士」(Sea Guardian)無人機,以及波音(Boeing)、RTX(前雷神技術公司)、諾斯洛普·格魯曼(Northrop Grumman)等美國主要軍工企業提供的尖端裝備。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價值 200 億美元的無人機採購談判已在過去 12 個月加速推進,部分項目可追溯到 2018 年啟動的長期合作計劃。一位國防官員強調,在川普領導下,美沙防務合作比以往更緊密,雙方將持續針對沙烏地防衛需求展開合作。
相較於拜登政府曾提出「以限制中國武器採購換取高端裝備」的未竟協議,川普此次是否附加類似政治條件仍存疑。分析指出,這次軍購凸顯美國中東戰略的重大轉向,2021 年因記者哈紹吉(Jamal Khashoggi)事件實施的攻擊性武器禁令,已在 2024 年地緣危機加劇背景下全面解凍。
雖然 F-35 隱形戰機仍被列入談判議程,但知情人士透露短期內難有突破。受制於美國對以色列「質量軍事優勢」(Qualitative Military Edge, QME)的保護政策,沙烏地獲取這款五代機的進程或將持續受阻。目前以色列已部署 F-35 戰機逾九年,在中東地區建立明顯技術優勢,形成區域性落差。
千億訂單背後的權力遊戲
本次軍售需經美國國會最終批准,若順利實施將產生三重效應:
1. 鞏固沙烏地阿拉伯作為中東核心軍事支點的地位
2. 遏制中國在中東軍火市場的擴張
3. 重構美國軍工複合體在中東的利益版圖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美國軍工企業高層正籌劃隨行訪沙烏地,這場涉及國家戰略與企業利益的雙重博弈,可能重塑中東安全架構。回顧 2017 年價值 1,100 億美元的軍售計劃,截至 2018 年僅落實 145 億美元,實際執行率僅約 13%。因此,此次千億大單的實際落實情況仍需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