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印控克什米爾血案激化外交裂痕 莫迪矢言嚴懲襲擊者

Vendor Icon

台灣英文新聞

4月. 24, 2025

路透社報導,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週四(4/24)針對克什米爾(Kashmir)旅遊區致命恐襲事件發表強硬聲明,宣示將「追捕恐怖分子至天涯海角並嚴懲其支持者」。

同日,印控克什米爾警方公布 3 名涉案槍手身分,其中 2 人據稱具巴基斯坦國籍,識別依據未進一步說明,此事件已引發兩國新一輪外交對峙。

莫迪表態與案情進展

莫迪在東部比哈爾邦(Bihar)的公開演說中,率數千民眾為 26 名遇難者默哀。他強調:「無論恐怖分子藏身何處,印度都會追蹤到底」,但未直接點名巴基斯坦。此發言加劇核武鄰國緊張關係。印度 23 日已宣布降級對巴關係,包括暫停執行 60 年歷史的《印度河水資源條約》(Indus Waters Treaty)、關閉唯一陸路口岸,並縮減駐巴外交人員。

印方外交反制措施

  • 召回駐巴基斯坦所有國防武官。
  • 駐伊斯蘭瑪巴德使館人員從 55 人縮減至 30 人。
  • 限巴國駐印使館所有國防顧問為「不受歡迎人物」,限 7 日內離境。

印度外交部次長唐勇勝(Vikram Misri)表示,內閣安全委員會認定襲擊具「跨境關聯」,但未提供具體證據。

巴方回應與條約影響

巴基斯坦電力部長 Awais Lekhari 譴責印度暫停《印度河水資源條約》是「非法水戰行為」。巴國外長達爾(Ishaq Dar)表示,總理夏巴茲.夏立夫(Shehbaz Sharif)將召開國家安全委員會商討對策。該條約自 1960 年由世界銀行(World Bank)斡旋簽訂後,歷經兩次印巴戰爭仍維持運作,此次中斷被視為雙邊關係重大轉折。

地區衝突升溫,觀光復甦蒙陰

此次襲擊發生於印度 2019 年撤銷克什米爾自治地位後,衝擊莫迪政府宣稱「恢復地區穩定」的政績主張。印度長期指控巴國支持克什米爾分離主義武裝,巴方則否認介入,稱僅提供「自決訴求」外交支持。該地區自 1989 年衝突以來已致數萬人喪生,近年雖觀光復甦,安全隱憂再度浮現。

週四(4/24)數十名示威者聚集在巴基斯坦駐新德里使館外,高呼反恐口號並與警方爆發推擠。莫迪同日召集各反對黨領袖,通報政府應對策略。

author avatar
台灣英文新聞
台灣英文新聞 description
donate plan

充電計畫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幫作者充電,好內容值得更多人支持

瞭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