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路透社引述兩名知情人士報導,美國半導體設備製造商可能因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實施的新關稅政策,面臨每年超過 10 億美元的損失。此估算數據於上週業界代表與華府官員及國會議員的討論中首度公開揭露,凸顯政策對產業鏈的實質衝擊。
據估算,美國三大半導體設備製造商,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科林研發(Lam Research)與科磊(KLA),每年可能各自因關稅衍生約 3.5 億美元損失;規模較小的業者如 Onto Innovation,亦需承擔數千萬美元的額外成本。
這些企業生產的尖端晶片製造設備,單一機台便需整合數千種精密零件。業界分析指出,關稅造成的損失包含三大面向:營收流失(因中低階設備出口受阻)、供應鏈重組成本(需尋找非中國供應商),以及合規行政負擔(如增聘人員應對關稅申報程序)。
前總統拜登(Joe Biden)政府自 2022 年起實施嚴格出口管制,切斷中國取得先進半導體製造設備的管道,已使美企累計損失數十億美元營收。另一方面,川普雖暫緩原定今年 4 月實施的報復性關稅,但為強化「美國製造」,正研擬對晶片產業擴大課稅,並於 4 月 14 日啟動進口調查程序。
據悉,華府官員與國會議員上週會見半導體業高層及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代表時,已就關稅衝擊進行實質討論。應用材料未回應置評請求,科磊與科林研發則明確拒絕評論。
業界人士坦言,由於單一設備涉及數百項零件供應鏈,加上關稅細節未定,初期估算的 3.5 億美元損失仍存在變數。值得注意的是,拜登政府的出口管制雖成功延緩中國發展軍用與 AI 晶片,卻也迫使中國加速推進「去美化」進程,大幅加碼本土半導體設備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