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路透社報導,美國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9 月 13 日啟程訪問以色列,展開關鍵的中東斡旋任務。此行正值中東局勢因以色列兩大爭議行動急劇升溫:一是以軍前所未有地將打擊範圍擴至美國盟友卡達境內,對哈瑪斯(Hamas)領導層發動空襲;二是以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簽署擴大西岸屯墾計劃,此舉恐徹底破壞巴勒斯坦建國前景。
美以關係微妙時刻 盧比歐承擔平衡任務
啟程前,盧比歐向媒體坦言美國政府對卡達襲擊事件「感到不悅」,但強調「不會改變美以關係本質」。他明確此行三大討論重點:確保 48 名遭扣押人質獲釋、徹底清除哈瑪斯勢力,以及終結加薩(Gaza)戰爭。對於戰後規劃,盧比歐表示,加薩重建及其治理安排——包括執行方、資金來源與主導機制——「尚待規劃」。
此次訪問時機格外敏感。就在盧比歐出發前夕,聯合國大會以 142 票贊成、10 票反對的壓倒性票數通過決議,支持制定「具體時程」推動以巴兩國方案。值得注意的是,所有海灣阿拉伯國家均支持此決議,而投下反對票的則是美國、以色列、阿根廷、匈牙利、密克羅尼西亞聯邦、諾魯、帛琉、巴布亞紐幾內亞、巴拉圭與東加共十國。更具衝擊性的發展是,英國、法國、加拿大、澳洲與比利時預計於 9 月 22 日聯合國大會期間,正式承認巴勒斯坦國家地位,此舉將對以巴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國際社會立場轉變 美以陷入外交孤立
據路透社報導,聯大決議明確譴責哈瑪斯 2023 年 10 月 7 日對以色列發動突襲的暴行——這場攻擊引爆了加薩戰爭;同時也嚴厲譴責以色列對加薩平民及民用基礎設施的攻擊、封鎖與饑荒措施,指出這些行徑「已導致毀滅性的人道災難與保護危機」。
法國外長巴霍(Jean-Noël Barrot)在社群平台 X 發文強調,該決議標誌著哈瑪斯遭到國際社會孤立。他寫道:「這是聯合國首次通過明確譴責哈瑪斯罪行、要求其投降並解除武裝的決議文案。」該決議同時主張加薩戰爭「必須立即停止」,並支持由聯合國安理會授權部署臨時國際穩定任務。
這項由 193 個會員國中的 142 國贊成通過的宣言,也得到所有海灣阿拉伯國家的支持。投下反對票的國家除美國與以色列外,還包括阿根廷、匈牙利、密克羅尼西亞、諾魯、帛琉、巴布亞紐幾內亞、巴拉圭和東加。
美以齊聲抨擊 斥決議助長恐怖主義
美國駐聯合國代表歐塔格斯(Morgan Ortagus)則批評該決議為「又一次誤判時機、徒具宣傳效果的鬧劇」,指其破壞了認真推進停戰的外交努力。以色列駐聯合國大使達諾(Danny Danon)的立場更為尖銳,他直言,唯一的受益者只有哈瑪斯……當恐怖分子為此歡呼時,你推動的就不是和平,而是恐怖主義。歐塔格斯在大會發言中強調,毫無疑問,這項決議是對哈瑪斯的禮物,它無助促進和平,反而延長戰爭、助長哈馬斯氣焰,並損害了短期與長期的和平前景。
屯墾計畫挑戰紅線 區域緊張再升溫
與此同時,以色列屯墾擴張計畫再度點燃區域緊張。納坦雅胡政府簽署的屯墾方案,將穿越巴勒斯坦建國預定地。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nited Arab Emirates,UAE)此前已警告此舉觸碰「紅線」,可能動搖 2020 年由美國斡旋的《亞伯拉罕協議》(Abraham Accords)成果。美國政府擔憂,歐洲國家承認巴勒斯坦國之舉,可能刺激以國強硬派推動正式兼併西岸地區。
地面戰況持續惡化 加薩深陷人道危機
據 France 24 報導,軍事行動方面,以軍近日加強對加薩城的攻勢,要求居民疏散並摧毀多棟被指為哈瑪斯據點的高樓。儘管數千人已撤離,聯合國估算仍有約百萬人被困在這座被宣告陷入饑荒的城市。加薩民防部門稱,僅 13 日單日就有 32 人死於以軍攻擊。
人質家屬團體同日發表聲明,痛斥納坦雅胡是解救工作的「唯一障礙」,指控其一再破壞停火努力。根據以色列官方統計,哈瑪斯於 2023 年 10 月 7 日發起的突襲造成 1,200 人死亡(多數為平民),並有 251 人被擄為人質。 據以方最新數據,目前仍有 48 人遭扣押,其中 25 人已被軍方宣告死亡。而加薩衛生當局指出,自戰爭爆發以來,當地已有超過 64,000 人喪生,其中也多為平民。
盧比歐在結束以色列行程後,將轉赴英國參與川普的預定訪問。中東外交界觀察,盧比歐此行不僅要安撫卡達等阿拉伯盟邦,更需在國際社會日益高漲的批評聲浪中,維繫美以戰略關係的穩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