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元鴻(軍事戰略分析師)
航空飛行的安全,取決於飛航過程中的許多環節,這些程序也是環環相扣的,其中「高度表撥定值設定」,可謂基礎而關鍵的一環。飛行員透過高度表判斷自身相對於地形、跑道與其他航機的高度,任何差錯都可能導致嚴重後果。因此,國際航空界普遍採用 QNH、QFE 與 QNE 這三種高度表撥定值設定基準,並制定嚴格程序,要求飛行員在不同飛行階段精準調整,確保安全與一致性。
對一般剛接觸飛行,或是非航空迷而言,比較常見的問題,是這三種高度表撥定值有何差異呢?
首先,QNH 指的是將當地氣壓折算至海平面後的數值。當高度表撥定至 QNH 時,飛機在地面會顯示該機場的標高,也就是其海拔高度。這使飛行高度與地形資料一致,因此多數國家在起飛與降落階段採用 QNH。
QFE 則是直接設定當地機場的實際氣壓。若使用 QFE,飛機在跑道上的高度表會顯示零,之後讀出的高度便是相對於場站基準點的「相對高度(Height)」。俄羅斯與部分中亞國家長期使用 QFE,但在國際航線中較少見,因不同地區 QFE 差異大,不利於跨區域飛航的統一。
QNE,也就是國際標準氣壓 1013.25 hPa(29.92 inHg),是所有航機在巡航階段共同採用的基準。當高度表設定為 QNE,顯示的是壓力高度,即所謂的「飛航空層(Flight Level, FL)」。例如 FL350 代表壓力高度約 35,000 呎。這種統一標準,避免了不同地區氣壓差異造成的誤差,確保高空中各航機維持一致的垂直分離。
也正因如此,電子式飛航指南(eAip)ENR 1.7 高度表撥定程序1.7.2中,明文規範飛航情報區轉換高度為11,000呎,轉換空層為飛航空層130。這代表著飛行員需在各飛行階段,也就是起飛與爬升階段,高度表必須撥定 QNH,航空器的垂直位置在到達轉換高度前以「高度」為依據,超過轉換高度後則改以「飛航空層」表示。進場與落地時,同樣需使用 QNH;若航空器提出請求,落地指示可包含 QFE。至於進場下降時,在轉換空層(含)以上以飛航空層為管制依據,轉換高度(含)以下則以高度為依據。補充一提,上述是基於特定地區的 AIP,可能不適用於全球,若當地仍有 QFE 規定,則需依當地管制指令調整。
在此過程中,飛行員必須養成嚴謹的檢查習慣。起飛前需透過 ATIS 或塔台確認最新 QNH,並與副駕駛(單座機則落實檢查程序)交互檢查高度表設定是否一致;爬升經過轉換空層時,口頭提醒「Set standard, QNH 29.92/ QNE 1013」並確認轉換為 QNE;進入新航管區域時,記錄當地 QNH,以便下降時使用;進場前,必須再次向 ATC(Air Traffic Control)或 ATIS(Automatic Terminal Information Service) 確認最新數值。這些程序雖繁瑣,但正是確保飛航安全的重要防線。
若飛行員忽略或延誤高度表撥定程序,後果將從輕到重逐層放大。最輕微者,是顯示高度出現偏差。例如當地 QNE 為 1000 hPa,但高度表仍撥在 1013 hPa,便會導致顯示高度比實際高出約 360 呎。這可能在程序中,造成小幅誤判,但尚不至於立即危險。
若進一步發展,則會造成航管與航機間的高度數據不一致。ATC 監控的高度通常依正確 QNH 或 QNE 計算,若航機未調整,高度回報將與實際偏差數百呎,影響與其他航機的安全垂直隔離。在高密度空域,這種誤差可能導致空中接近的飛危事件。
更嚴重的情況發生於縮小垂直間隔(Reduced Vertical Separation Minimum, RVSM)空域。在 FL290 至 FL410 間,航機僅保持 1,000 呎間隔,高度表若偏差數百呎,便可能直接造成空中接近風險。同樣地,在進場階段若未更新 QNH,最低下降高度(MDA/DA)將被誤判,飛機可能實際低於地形或障礙淨空,造成「可控飛行撞地」(Controlled Flight Into Terrain, CFIT)。
最嚴重的後果則是空難。歷史上多起事故即源於高度表設定錯誤。例如1995年美國航空965號航班,一架波音757在哥倫比亞進場時因導航錯誤,但調查及部分分析指出,QNH誤設加劇高度誤判,導致過早下降並撞山,造成159人死亡。1997年嘉魯達印尼航空152號航班,一架A300在印尼進場時,調查報告指出 ATC 提供錯誤 QNH 亦為因子之一,導致高度表顯示比實際高,貢獻於CFIT,造成234人死亡。
儘管近年因駕駛艙管理(CRM)與航管協調改善,類似事故大幅減少,但仍偶有險情發生,例如2022年法國 BEA 調查報告指出,一架 Airbus A320 在巴黎戴高樂機場進場時,因 ATC 提供錯誤 QNH,導致飛機實際高度低於安全高度,險些發生 CFIT,所幸機組即時修正,避免事故。
由此可見,高度表撥定程序看似細節,卻是飛航安全的基石。國際民航組織(ICAO)之所以規範 QNH、QFE 與 QNE 的使用,目的正是避免因地區氣壓差異或程序疏忽而造成災難。飛行員素養不僅在於技術操作,更在於嚴格遵守檢查程序,主動確認與交互檢查。因此,培養飛行員訓練與日常操作中,不斷強化高度表管理意識,亦是降低風險的必要措施。
航空史上多起事故證明,一個看似微小的高度表設定錯誤,便足以釀成嚴重後果。QNH、QFE、QNE 的正確應用,與飛航高度、轉換空層的嚴格遵守,不僅是教科書上的規範,更是飛行員專業素養的表現。飛航安全,往往取決於這些細節是否被一絲不苟地執行。從這個角度看,高度表的每一次撥定,不只是例行程序,而是關乎人命的最後保障。(照片翻攝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