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繼承卡關怎解?全台992億土地無人繼承 專家揭「三代傳承」折損陷阱

Vendor Icon

台灣好報

5 小時前

繼承卡關怎解?全台992億土地無人繼承 專家揭「三代傳承」折損陷阱

【大勢邸/Sylvia】面對高齡化社會與房價高漲壓力,家族資產如何順利傳承、避免糾紛與稅損,已成許多高資產家庭的核心課題!根據財政部2024年統計,全台遺產淨額超過1億元的個案高達785件,合計繳納稅款417億元,平均每件約322萬元;不過,截至目前,全國仍有7.2萬筆土地、近5萬戶建物逾期未辦理繼承登記,估算總值高達約992億元,龐大資產宛如「沉睡中金庫」,卻可能因法律與稅制設計而陷入繼承停滯的灰色地帶。

在6月19日於中壢舉辦的「財富傳承,資產樂活專業講座」中,勤業眾信會計師事務所家族辦公室資深會計師王瑞鴻指出,許多家庭誤以為留有遺囑或子女已知意願即可妥善分配財產,卻忽略民法中「特留分」的保障條款將限制財產自由處分空間,加上遺產稅最高課徵可達20%,若選擇生前贈與,又需面對贈與稅與土地增值稅雙重負擔。缺乏通盤規劃下,財產在三代間遞減的速度遠比想像中快。

▲台灣房屋邀請勤業眾信會計師事務所資深會計師王瑞鴻分享家族資產規劃之道。台灣房屋提供

王瑞鴻強調:「真正的傳承,不只是『分財產』,而是在『對的時間、用對的方式,把對的資產,交給對的人』。」他指出,許多家庭在面對繼承時,才發現土地產權分散、共有人多、增值稅估算複雜等問題,導致資產無法活化,反成為家族壓力來源。

此外,對於擁有農地的家庭,台灣房屋集團首席副總裁周鶴鳴也提出具體提醒與分析,他指出,農業用地若符合規範,在繼承時可享遺產稅免稅優惠,加上近年農地政策逐步放寬,若規劃設置休閒設施、綠能或畜牧經營,不僅可創造穩定現金流,也讓農地由靜態資產轉為動態收益來源。

他分享實例指出,有客戶短短三個月內農地價值增長六成,或透過露營設施創造月收數十萬元,「農地不再只是傳承的負擔,而是節稅與創收的雙重利器」。

對許多名下擁有土地但不知如何處理的家庭而言,眼前的不只是法規複雜、兄弟姊妹協調困難,更可能錯失提前節稅與資產調整的關鍵時機;專家建議,應盡早盤點家族資產結構,理解現行稅務與民法制度,並尋求具備土地與法律整合經驗的專業團隊協助,才能為未來世代建立穩健的財富傳承藍圖。

author avatar
台灣好報
台灣好報 description
donate plan

充電計畫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幫作者充電,好內容值得更多人支持

瞭解詳情

查看 TX Hash

尚未上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