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解凍不當恐變細菌溫床!南投衛生局教你冷凍食材正確保存與退冰法

Vendor Icon

台灣好報

9 小時前

【記者 謝雅情/南投 報導】為保障民眾食品消費安全,南投縣府衛生局提醒,冷凍食品並非放進冰箱就能高枕無憂,更要小心落實正確解凍方式,不能隨意解凍。

衛生局食品科指出,市售冷凍海鮮與肉品為延長保存時間與維持外觀,會在產品表面「包冰」,雖是保鮮技術之一,但若包冰比例過高,消費者在解凍後常發現「縮水」,可能與外包裝重量落差過大,但如果儲存不當則會導致「凍燒」現象,出現乾白斑塊或異味,影響食材品質與口感。

冷凍保存方式也直接影響食材品質。若只是將肉品裸露冷凍,容易產生凍燒並吸附冰箱異味,導致口感劣化。相對地,若使用密封袋抽真空後冷凍,可有效隔絕空氣與水分,避免細胞水分蒸發,大幅延長保存期限。

現代許多冷凍食品也導入「急速冷凍技術」,能抑制冰晶形成,降低細胞破壞程度,保留原始口感。一般冷凍室建議維持在攝氏-18度以下,不過冷凍並不等於殺菌,只是讓細菌暫時「冬眠」,一旦解凍後仍有機會迅速繁殖。

正確的解凍方式更是確保冷凍食材安全的最後一哩路。衛生局建議優先採用「冷藏解凍」,將肉品提前一天置於冷藏室,雖然解凍時間較長,但能控制在低溫範圍,避免細菌滋生;若需快速解凍,則可使用微波爐的「解凍模式」,但需注意可能造成加熱不均;另可採「冷水解凍法」,將密封包裝浸泡於冷水中,並定時換水。此法可快速退冰又不易升溫,是冷藏與微波之間的平衡選擇。

切記,勿將生肉放置於室溫中解凍,以免細菌迅速增長,造成食安風險。

衛生局長陳南松呼籲指出,選購冷凍海鮮或肉品時,不只要看價格與外觀,更要了解標示、包裝與保存條件;在家儲存與解凍時,也應注意方式與溫度控制,才能真正吃得安心,民眾如有食品衛生安全問題及消費疑義,可電洽縣府衛生局服務專線049-2231994。(照片記者謝雅情翻攝)

author avatar
台灣好報
台灣好報 description
donate plan

充電計畫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幫作者充電,好內容值得更多人支持

瞭解詳情